国产一区二区精品91

EN

所谓的社媒营销“爆款”,具备这些特质

2025-03-19

每分钟,

约5.5万条短视频在主流短视频媒体发布,

每天,

350万场直播在云端陆续开播,

这些内容被平台基于算法,

推荐给10.7亿网民,

自创作起,它们就背负着使命,

或被观看,或被点赞,或被下单。

它们只是15.5亿账号生产内容的沧海一粟,而在好比汪洋的内容之海中,企业/品牌也只是一叶扁舟,想掀起风浪,非常不容易。

那在拥挤的社媒场里,生产好的营销内容“有法可循”吗?

答案是肯定的,我们将其总结为:1个核心思想+N种氛围场景+正负面情绪共振。这一洞察出自中国广告协会联合秒针系统、秒针营销科学院最新发布的《2025中国泛社交媒体趋势白皮书》。

出品〡秒针营销科学院

内容来源〡《2025中国泛社交媒体趋势白皮书》

传统“爆款”思维过时了 

社媒好内容要海量、多样、敏捷

秒针营销科学院联合GDMS、M360发布的《2025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》调研的228位广告主中,近6成认为社媒营销最大的挑战,就是怎么生成爆款内容,另外还有3成表示因为达人/代理理解不了品牌需求,所以很难出好内容。

但问题的核心其实不是能否产出爆款,而是有没有必要产出爆款。

爆款对社媒营销虽然重要,但不能强求,如今的社媒环境下,内容生产一定不能执拗于此前“少而精”的范式,以爆款为核心KPI,而是要在海量生产、多样化满足和敏捷响应之间取得平衡,做到海量、多样、快速、低成本。

传统内容策略强调精雕细琢,但在信息过载的社交媒体环境中,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快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。相反,海量和多样的内容生产能够更好地捕捉用户瞬息万变的兴趣点。

此外,社交媒体的内容更新速度极快,品牌必须具备实时响应的能力。海量生产内容不仅是数量的增加,更要求内容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,以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,持续保持品牌的高曝光和用户参与度。

少而精生产爆款的思维已经过时,品牌必须适应“海量多样敏捷”的社媒内容生产新策略。

所谓的社媒营销“爆款”,具备这些特质

好内容有配方 

1个核心思想+N种场景+情绪价值

在社媒里,品牌信息以BGC、PGC和UGC等多种形式存在,承担着品牌知名度、种草和转化等一个或多个目标,这些内容是否可以被称之为好内容,关键在于是否具备:1 个核心思想 + 某种场景 + 情绪价值的特征。

核心思想是品牌内容的价值基石。它是海量多样内容生产与分发中,品牌必须始终坚守的价值观,目的是一致性地维系并强化品牌的独特辨识度与影响力。

核心思想模糊或偏离,会直接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出现错位,产出再多内容都没有意义。

例如某高端清洁家电品牌,虽然品牌自身定位为高端科技品牌,但社媒推广的内容却过度聚焦低价,导致品牌自身心智定位于消费者对其的心智认知出现严重偏差,直接影响后端销售与研发。

N 种场景指品牌要具备跨平台与场景的内容适配能力。

不同的社媒平台有不同的社区氛围,小红书重艺术和抽象、抖快重娱乐和土嗨,视频号重生活化、专业内容。在抖音爆火的内容直接搬运到视频号,往往很难获得更高的完播,也很难因为价值认同而获得“爱心赞”。品牌需要依据平台调性及用户偏好,灵活调整内容表达形式与策略。

特定的平台,特定的“配方”更有效。比如在谷歌基于对内容数据库的研究发现,ABCD(Attention、Branding、Connection、Direction)框架指导下的广告被证实可以提高30%的短期销售量和17%的长期品牌贡献。

在社媒语境下,秒针系统的“四有三有好”(有关系、有好处、有意思、有期待;平台算法友好、圈层习惯友好、平台语境友好),指导内容生产,更能提高营销效率。

最后,是提供情绪价值,它是当下内容营销的关键。投其所好,基于消费者当下的情绪诉求,生产合时宜、能引发情绪共鸣的内容,不仅能提升内容的打开率、完播率,还能积累正向品牌认知,带动即时消费。

传递美好信念 

用正向内容引发价值观共鸣

品牌生产内容,不能仅仅局限于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,更重要的是强化品牌认知,在情感上和目标消费者链接。

消费者也期待看到输出正向情绪的品牌内容,为自己、身边的人以及社会带来正向引导。

所以在生产内容时,一定要将消费者认可的正向情绪巧妙地融入其中,透过内容与消费者对话、共鸣。

那消费者期待什么呢?明略科技旗下秒针系统2024年底针对4000位消费者理想调研显示:

当下,他们更关注健康、家庭幸福以及足够的收入。相比10年前,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更显著,排名都大幅提升了6位,消费者对中国文化和国家力量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认同,这一趋势为品牌做营销提供了机会。

所谓的社媒营销“爆款”,具备这些特质

以潘婷的案例为例,通过和非遗手艺创作人合作发绣作品《簪花仕女图》,修护受损头发与非遗技艺结合,既展现了非遗发绣技艺的精美绝伦,增强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,也传递了潘婷产品的强大修护力和品牌关注女性的独特内核,透过1分钟的短片,不仅赢得了市场好感,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其品牌价值。

每个人都脆弱 

用“五感”内容治愈负面情绪

据世卫组织最新的数据,全球每8个人,就有一个罹患心理和情绪疾病,冲突地区比例更高。

全球性广告集团Havas最新的一项全球性调研(Havas Persumer Report 2024),则从消费及营销侧,揭示了情绪问题的普遍性。

调研结果显示:87%的中国先锋消费者认为心理和情绪问题是现在最令人担忧的问题。被认为更具朝气的年轻一代,不论国内外,都有超6成先锋消费者认为情绪问题令人担忧。

每个人,都很脆弱。

相比功能价值,消费者更期待品牌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,包括能让其更自信、更快乐、更有能量、更有掌控感,可以通过商品炫耀自我、满足自我、使内心更加平和、体现自我价值等等,这当中就包含治愈他们的负面情绪。

消费者的负面情绪主要有压抑、孤独、焦虑、迷失、无聊,分别可以通过松弛感、归属感、安全感、认同感、新奇感的内容缓解。

所谓的社媒营销“爆款”,具备这些特质

比如松弛感重在营造令人舒缓的氛围,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。这方面代表性的案例是RIO推出的微醺系列,用“林怼怼”这一经典形象,巧妙结合红楼梦原著林黛玉的经典怼人台词与当代打工人的心声,让人们的真实情绪得以释放。

所谓的社媒营销“爆款”,具备这些特质
所谓的社媒营销“爆款”,具备这些特质

归属感是抵御孤独的良药。品牌可以通过圈层对话,让目标消费群感受到他们是某种文化或族群的一部分。如城市旅行、户外探险等,帮助消费者建立归属感,有效抵御孤独。

五感虽然需要品牌通过内容表达,但关键在于品牌本身真实的具备类似的特质,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容并与消费者互动。

在真实的交互中,品牌不仅能通过社交媒体提升用户的参与度,还能在深层次与他们实现情感链接,实现情绪价值共振与增长的双重目标。

好的内容,不仅是成功的营销,更是心灵的治愈。

信息填写

*手机号码:

请选协议